“Somos buenas migas.”
記得第一次聽到西班牙朋友說這句話的時候,小編頭上真的有非常多的問號,什么我們是好的面包屑?后來才明白原來 "buenas migas" 是“好朋友”的意思!
但板鴨人為什么會用面包屑來表達呢?今天就請大家跟小編一起看看那些西語中和食物有關的俚語和它們的故事吧~
1. Hacer buenas migas
相處得好;關系親密
e.g. Juan hace buenas migas con Lusi, quedan todos los domingos para ir al fútbol.
做好吃的面包屑?
Migas (面包屑、面包塊) 是西班牙非常傳統(tǒng)的一道菜式,以前四處流浪的牧羊人為了解決面包容易在路途中變硬的問題,就將面包切小磨成屑,吃的時候再放進一些香腸炒一炒,拌一拌。
據(jù)說牧羊人們吃飯的時候,總是互相分享一些東西,我放面包屑,你帶香腸,而他拿來葡萄酒,在這樣和諧融洽的氣氛中便慢慢有了用hacer buenas migas來表示人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說法。
當然啦,這個表達的反義詞就是hacer malas migas。
2. Ser un pedazo de pan
形容人好、善良
e.g. Alfonso siempre está dispuesto a ayudar a todos, es un pedazo de pan.
做塊面包?
在西班牙,pan (面包) 是最常見的主食之一,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吃面包,而且板鴨人覺得面包無論搭配什么都堪稱完美,就算是單吃面包,也是大寫的快樂。于是乎,就有人開始用面包來形容一個人很受別人喜歡,人很好~
3. Me importa un pimiento
我不在乎;根本不重要
e.g. Me importa un pimiento que a Ana le parezca mal que yo vaya a la fiesta. Puedo ir donde quiera.
我在乎你個辣椒啊?
這個用法最早出現(xiàn)在十七世紀,當時靜物畫的潮流正興盛,畫家們就喜歡往盤子里放幾個水果,桌子上堆幾個沒洗的杯子,然后花個幾天坐在畫布前創(chuàng)作一番。
為了突顯自己的技藝高超,他們一般喜歡挑戰(zhàn)像是石榴、檸檬這樣的水果。至于辣椒,因為覺得太小兒科,當時的畫家們對它不屑一顧。于是,“me importa un pimiento”就成了“不理睬、不在乎”的意思~
4. Dar calabazas
(感情中的)拒絕;掛科
e.g. Desde que Laura me dio calabazas, no levanto cabeza.
Enrique estudia mucho la historia, pero siempre le ha dado calabazas.
給你些南瓜嘗嘗?
這個用法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1780年,以前的人學游泳都是從抱著南瓜在水上飄來浮去開始的,等到他們學會以后,南瓜自然而然就被丟在了一邊,于是它就成了一個“被拋棄”的角色。
粵語里也有這樣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講法,用“給某人食檸檬”來表示“委婉拒絕,給某人碰個軟釘子”,可能是因為想到就心酸吧jajajajaja……
另外,dar calabazas還有“suspender a alguien un examen”的意思,希望考試的朋友不要遇到吧~
5. Dar las uvas
在某事上耽誤很久
e.g. Como no te des prisa en acabar de recoger, nos van a dar aquí las uvas.
要不拿些葡萄給你?
這個用法常常會以“Que te van a dar las uvas”的形式出現(xiàn)。
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已經(jīng)猜到了這個表達的由來,就是西班牙的跨年傳統(tǒng)——吃葡萄。在新年鐘聲敲響時,板鴨人就會快速地吃下12顆葡萄,每一顆代表一個月份,如果能在12聲鐘響敲完之前吃完葡萄,就代表未來的一年能有好運。
因此,對于板鴨人來說,吃葡萄是一年里要做的最后一件事,當有人說“他們都要給我們葡萄啦”的意思就是,這件事都快耽誤到下一年了!還不趕緊滴!
6. Ser harina de otro costal
另一回事;完全不一樣的另一個東西
e.g. Sé que ha hecho todo para ti, pero esto es harina de otro costal.
別個袋子里的面粉?
相傳這個用法起源于合作磨坊時代,一個磨坊里有很多農(nóng)民,他們都種植著不一樣的作物,有各自的收成,有小麥、大麥、玉米、黑麥等等,所以做出來的面粉品質(zhì)也是千差萬別,不同袋子里倒出來的面粉是完全不一樣的。
7. Mandar a alguien a freír espárragos
趕走某人
e.g. Cansada de las mentiras, ella mandó a su novio a freír espárragos.
快去炒個蘆筍吧?
這個用法起源于十九世紀,對于板鴨人來說,蘆筍每次都要煮很久,所以如果你想讓一個人盡可能花大部分時間忙著干一件事而消失在你的眼前時,讓他去炒蘆筍就是最好的選擇。
也有另一種說法,其實當時根本沒有人會吃炒蘆筍,所以做這道菜根本沒意義,讓一個人去做這樣的事,就等于在說“快走開,哪邊涼快兒待哪兒去!”
8. Ponerse como un tomate
形容害羞臉紅
e.g. Cuando entró Diego por la puerta, Victoria se puso como un tomate. Es que todos sabemos que le gusta mucho.
表現(xiàn)得像個番茄一樣?
這個用法的來源應該顯而易見,就是因為番茄很紅,所以才用它來形容一個人害羞的樣子。
9. Tener mala leche/Ser de mala leche
形容人脾氣不好,心情不佳;品行不好
e.g. Ese tío tiene muy mala leche.
你這個壞牛奶?
這個用法起源于板鴨人一個很古老的信念——孩子所喝的母乳或牛奶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因為以前一個村莊的人都會喝同一種牛的牛奶。也因此,以前的基督徒都不讓孩子喝異教徒的奶,覺得這樣會影響孩子以后的思想品行。
10. Ser del año de la pera
很久以前的,過時的
e.g.Esta vaina es del año de la pera.
別再跟我講梨子那年的事兒了?
據(jù)說這一說法是從加泰羅尼亞語傳到卡斯蒂亞語的。
十七世紀加泰地區(qū)有一個著名的強盜叫Perot Rocaguinarda (在《堂吉訶德》里有以 "Roque Guinart" 的方式被提及)。他的故事口口相傳,以至于很久很久以后,世間還有流傳著他的傳說,而他的名字的發(fā)音又像是pera,所以便有了這樣的用法,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兒,老舊的,過時的”。
你學到了嗎?趕緊在日常對話里用起來吧~